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

时间:2024-04-17 21:39:12
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

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

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,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,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。 原文是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下面来看看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。

  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1

一、解释1、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中的“焉”是兼词“于之”的意思,翻译为“在其中”。2、三,这里是虚数,极言很多。此句中泛指多个人。3、整句话的意思是:多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。二、句子出处这句名言出自于《论语·述而》。原文是:“子曰:"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
  

意思是:孔子说:“别人的言行举止,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。选择别人好的学习,看到别人缺点,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,如果有,加以改正。”这是一种态度和精神,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。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`长处,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,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,与人为善,待人宽而责己严。这不仅是修养、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,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。

  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2

“五十知天命”,“天命”是什么?

“五十而知天命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篇里。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
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,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,四十岁时遇事不迷惑,五十岁知道顺应天命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到七十岁做事能随心所欲,不会超过规矩。”

五十而知天命,意思是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左右的事情了。“天命”是天道运行的自然法则。

老子说:“天地无人推而自行,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,禽兽无人造而自生,此乃自然为之也,何劳人为乎?人之所以生、所以无、所以荣、所以辱,皆有自然之理、自然之道也。顺自然之理而趋,遵自然之道而行,国则自治,人则自正,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?

老子说天地万物都有自然而然的运行法则,万物的生衰灭亡,荣辱枯发都是自然为之,皆有自然之道,自然之理,非人为之。人的生老病死,荣辱兴衰也都有自然之理。顺应天道而为,国则自治,人则自正,万物则昌荣。

天道存在于宇宙万物中,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,太阳的东升西落,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运行,虫鱼鸟兽的生老病死,万物的成住坏空等等都是天道规律。再小到一片叶子、一朵花、一粒沙子没有一样不是天道运行的示显,离开了阳光、土壤、空气、季节、水,便没有一片叶子的生发。

我们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,也是自然之理,是应时而生。用佛家的话说是因缘俱足了,万物便产生了,非我们能左右的。比如我们的性别,我们出生的时间、家庭、环境、时代、国度等等,哪一样不是自然之理?哪一样是我们可选择的?我们每一个生命又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带有不同的使命,也是自然之理,我们能做的就是尽人事以遵天命。

五十岁知天命是对天命要有敬畏之心。孔子说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言。君子对天道法则要有敬畏,对宇宙生命要敬畏,要遵天道之理,顺自然之变,不做违背天道的事情。


  

知天命是春耕秋收,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,是该吃饭时吃饭,该睡觉时睡觉,是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。如果你秋天播种,春天便没有收获,白天睡觉,晚上熬夜,身体便会出问题。老人们常说要走正道,就是心怀正知正念,做合乎道的事情。

知天命是明白万物的'存在皆有其理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说:“存在即合理,存在的也是必然会出现的。”接纳一切你认为不合理的事物的存在,不和这个世界较劲。美之为美,是因为有厌恶的存在;善之为善,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,这是自然之理。

知天命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接纳自己的平凡,接纳自己的独一无二,在自己的路上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,不再和自己较劲了。

有人说知天命是一种跟上帝和解的感觉,跟上帝和解的就是跟自己和解,内心不再跟自己较劲了,不再一天到晚怨天尤人了。当你内心慈柔一片,生命就变得温柔了!

知天命不是让人们消极避世,听天由命,得过且过。知天命是和这个宇宙和谐共生,是努力后的放下,是当喜则喜,当怒则怒的适度,是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韧劲和上善若水的安然,是外柔内刚,外圆内方的中庸之道。

复旦大学王德峰先生说:“生命的成功是从现实的利害得失中超拔出来,让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,形成自己的精神家园,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。”

  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3

1、来可泓《论语直解》的译文就是“在那里”,孙钦善《论语本解》的译文是“在其中”,都是把“焉”解释成“于是(之)”。

2、而《论语大辞典》的注释就是把“焉”解释为语气助词。


  

看字形也能看出来,“焉”的本义是焉鸟,至于焉鸟是什么鸟,段玉裁都不知道。但是古书中“焉”常用为虚词,从词性上来讲,大概最初是个代词,训为“于是(之)”的“焉”,杨伯峻《古汉语虚词》说它是个“兼词”,因为“于是”可以拆成介词“于”+代词“是”,但是《古书虚词通解》则认为这不应看作兼词,“焉”是指示代词作了状语而已。大概因为总是放在句末,再进一步虚化而成为纯粹的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语气助词了。

而在《述而》“我三人行,必得我師焉”的`这一章里,“焉”可不可以有一个“在他们三人之中”的意思呢?显然是可以的。所以我觉得这里的“焉”应该不是一个纯粹的句末语气词。王力《古代汉语》中说它是个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,端水大师???

《必有我师焉的焉是什么意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